芜湖市立异推出全国泵站+智能泊车楼复合项目,不只将排涝才能提高至30年一遇规范,还新增96个智能泊车位。该项目用地仅2286平方米,却完结防洪排涝与泊车需求的两层功用,被天然资源部列为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事例。
在芜湖市陡门巷,一座交融防洪排涝与智能泊车的立异修建正改变着周边居民的日子。这座7层高的复合型修建,基层是提高改造后的泵站设备,上层则是装备先进智能体系的泊车空间,创始了城市空间集约化使用的新形式。
走进这座总投资5600万元的智能泊车楼,车主只需将车辆停放在指定方位,后续的泊车流程完全由智能化体系主动完结。从车辆方位校对、主动升降到精准停放,整一个完好的进程无需人工干预。家住邻近的杨林表明:包月150元的价格很实惠,并且再也用不着忧虑找不到泊车位。96个智能车位的设置,有用缓解了老城区泊车难题。这种泊车即走的智能化体会,不只提高了泊车功率,更让城市泊车服务迈上新台阶。
该项目最杰出的立异点在于将泵站与泊车楼两种功用结合。改造后的泵站排涝才能从2.46m3/s提高至6.2m3/s,到达30年一遇的防洪规范。一起,在有限的2286平方米用地上,经过立体化规划完结了3372平方米的修建空间。这种一地两用的形式,既处理了城市防洪的老问题,又发明了泊车新空间,被天然资源部归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事例》全国推行。
芜湖这一立异实践,为城市更新供给了可仿制的样板。在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布景下,经过功用复合完结空间高效使用,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陡门巷项目的成功证明,只需敢于立异,老城区相同能勃发新活力。
pages/news/detail/detail?city=wf&channelId=03&newsId=53753119&zxtype=f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