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直播98播吧_直播吧斯诺克录像

风险合作开发 激活“沉睡储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风险合作开发 激活“沉睡储量”

时间: 2025-11-20 22:48:54 |   作者: 产品展示

  • 产品概述

  截至目前,随着徐闻101-7井顺利投产,江苏油田徐闻产能建设项目高效投产9口井,在新建产能提升35%的同时,工程费用下降25%,标志着江苏油田风险合作区块在推动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中实现阶段性突破。

  自去年以来,围绕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江苏油田打破传统合作思维桎梏,秉承“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华东石油工程公司、经纬公司创新“模拟股权+效益分成”合作模式,在多个区块风险合作成功,实现“储量动起来、产量提起来、成本降下来”的核心目标,为东部老油田效益开发提供了破题思路。

  作为东部老油田,面对常规高效剩余油减少、新区发现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江苏油田将难动用储量开发作为破解资源接替困局的突围之路。

  由于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效益开发难度大,江苏油田低渗-致密油储量动用程度低,大部分处于“沉睡”状态。如何挖掘难动用储量的资源价值,一直是困扰油田增储上产的难题。

  为打破困局,江苏油田积极地推进技术升级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特别是探索管理模式变革,催生了与工程公司的合作迭代,而风险合作正是这一场变革的“质变节点”。

  双方合作始于2020年的1.0版本——以工程质量奖励为核心,开展联38井组、沙20东区块合作开发,本质仍是“甲乙方接力式协作”。2022年,开展富125、永48、肖17等3个区块的致密油开发合作,施工周期较设计缩短22%、工程成本降低935万元,工程公司获得相应工程质量奖励,初步探索出“成果共享”的雏形,但尚未触及风险共担的核心。

  2024年,在集团公司大力推进油气公司与地区工程公司一体化运行、落实“一平台五机制”的背景下,江苏油田进一步解放思想,与华东石油工程公司、经纬公司升级风险合作模式,创新构建“模拟股权+效益分成”合作机制,实现从“提速提效激励”到“风险与成果共享”的跨越。

  新合作机制的核心是:工程公司主动优化工程费用,将费用优化额视为对产建项目的实质投资,建产后,双方按投资比例进行效益分成。这一机制打破了甲乙方的利益壁垒,将工程方从“单纯服务者”转变为“利益共同体”,从源头激发了其降本增效的内生动力。

  “通过风险合作新模式,江苏油田降低了工程成本、激活了难动用储量,工程公司则拓展了业务量、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为确保风险合作成功,几家单位共同组建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深化一体化运行机制,确保风险全程可控,推动效益开发落地。”江苏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周宇成说。

  江苏油田联合华东石油工程公司、经纬公司,从各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中选调物探、地质、油气藏、钻完井等领域94名专家,组建江苏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室,打破油田与工程公司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壁垒。同时,建立完善工程业务管控平台(IPPE),实现了重点井钻井实时数据和远程视频在线查看。

  “我们和油田一同掌握地下情况、一同研究施工对策,全过程参与方案设计、动态优化和技术复盘,实现了地质与工程的深层次地融合。”华东石油工程公司专家陈小元深有感触地说。

  一体化工作室的专家与江苏油田研究人员系统梳理了油田51个难动用储量区块,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再分析,按照效益开发潜力对这些难动用储量区块进行排序。经过多轮筛选,最终将合作开发的切入点锁定在沙85/103区块。

  该区块是沙埝油田典型的低渗难动用区块,虽然在难动用区块中潜力靠前,但受地层含火成岩夹层前期开发成本高、单井产量波动大等影响,实现商业化效益开发仍面临多重挑战。

  一体化工作室的专家系统总结先前合作的经验做法,在原有模式基础上迭代升级,最终形成适配江苏油田难动用储量开发的“模拟股权+效益分成”模式。

  新的合作模式催生新的行动。针对难动用储量区块,工程公司以油价50美元/桶为投资测算依据,主动优化工程费用,江苏油田则将工程费用的优化额视为工程公司对产建“真金白银”的投资。建产后,采用模拟股权的方式,按照各自对产建投资的比例进行效益分成。

  “这一模式让工程公司从‘打井人’真正转变为‘油气藏经营参与者’,让我们与油田共担开发风险的意愿更强。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我们有能力实现钻井过程降本提速与安全高效的统一,实现‘从服务到共赢’的跨越。”华东石油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田辉说。

  新合作模式获得油田和工程公司一致认可,为体现合作诚意,油田逐步优化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双方迅速达成沙85/103区块4口井的一体化产建协议。

  “为打造双方首个风险合作示范工程,我们从方案设计优化、新技术应用、过程管控、一体化运行等4个方面全力支持项目运行,从源头推进降本增效。”江苏油田工程与设备管理部经理李凡磊说。

  在方案设计方面,一体化工作室的地质专家反复预测地层剖面,准确预判井底火成岩位置,规避钻遇火成岩带来的井漏风险;工程专家优化轨迹设计,化曲为直,减少定向钻进,为工程提速创造条件。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一体化工作室试点“液流冲击PDC钻头”技术,单趟钻井进尺达2211米,平均机械钻速达81.89 米/小时,较相邻同类井提升46%,大幅度缩短了钻井周期。

  在过程管控方面,一体化工作室组建“专家值守专班”,在施工期间实行24小时轮班制,实时监控钻井动态,及时优化现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在运行方面,油田与工程公司整合资源,实现“设计不等、验收不等、衔接不等、措施不等、材料不等、改造不等”的“六不等”一体化协同,各工序无缝衔接,生产时效在98%以上,保障了项目高效推进。

  沙85/103区块4口3300米深井,仅用75天就高效完成钻井任务,钻井周期较设计缩短25天,单井平均钻井速度超过30米/小时,连续刷新多个区块钻井速度纪录。

  “通过一体化合作开发,沙85/103区块的资源潜力被充分激活,预计将动用区块87.6万吨储量,不仅实现了油田与工程公司的双赢,而且为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探索了新路。”江苏油田开发管理部经理尤启东说。

  尝到沙85/103区块一体化合作带来的“甜头”,双方一体化合作开发的意愿与信心倍增,紧接着签订了徐闻101区块11口井的产能建设风险合作协议。

  徐闻101区块是江苏油田在广东徐闻油区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此次合作延续了风险合作模式,产建项目双方继续共担风险、共享效益。

  “为促进产能建设降本,一体化工作室从源头抓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采用平台井工厂模式施工,为徐闻区块研究制定下洋组安全钻井做法,解决卡钻难题,保障区块产建质效。”江苏油田钻井工程高级专家乐守群说。

  面对施工区域远、远程保障难、跨区协调复杂等难题,江苏油田与工程公司强化一体化协同。

  “我们建立双方跨区域沟通协调专班,确保各工序无缝衔接,尽管在域外施工,依然做到了一体化运行的‘六不等’。”华东石油工程江苏钻井公司经理龚厚平说。

  徐闻101区块建设以来,钻井平均机械钻速由16米/小时提升至28米/小时,钻井周期由18天缩短至9天,生产时效保持在100%。

  在一体化合作模式下,徐闻产建工程提效降本成果显著,新建产能效益可观,目前,徐闻油区日产油踏上100吨水平线万吨/年,为油田域外阵地高效建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传统技术边际效益递减的难题,江苏油田与工程公司进一步拓展风险合作领域,聚焦井眼瘦身等关键技术,攻关技术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

  井眼瘦身技术是通过缩小井眼尺寸、优化钻具组合,实现钻井成本下降的创新技术。双方陆续完成3口页岩油瘦身井、3口常规井瘦身井实践,并形成系列工程技术。

  “我们学习借鉴兄弟油田经验,结合地层特点,优化井眼尺寸、表套下深,提升钻井液流变和抑制性能,形成适合油田的瘦身井型,钻井成本较常规井眼下降超15%,助力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江苏油田工程院副院长唐玉华说。

  为促进该技术在江苏工区快速规模化应用,江苏油田与工程公司联手开展技术应用。油田提供线口井作为试验井,搭建攻关平台,深化与工程公司的技术攻关合作。

  为激发合作动能,油田设立了一体化考核及成果共享机制,并设立153万元奖励基金,对高效施工队伍给予奖励。华东石油工程公司40636队施工的首口瘦身井线%,获得施工奖励。

  从沙85/103区块的“破题”到徐闻区块的“拓域”,再到瘦身井技术的“攻坚”,江苏油田以风险合作激活了“沉睡储量”。

  江苏油田主要由复杂断块油藏构成,目前探明未动用或难动用储量5000余万吨。由于资源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丰度低、油水关系复杂,一直处在“动用程度低、开发成本高”的困境。这既是制约增储上产的“硬骨头”,更是支撑油田二次创业的“潜力矿”。

  唤醒“沉睡储量”,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桎梏,以一体化运行为纽带、以风险合作为抓手,走出一条“资源激活、效益提升、多方共赢”的新路径。

  江苏油田与华东石油工程公司、经纬公司深耕苏北盆地,既有长期合作积淀的深厚基础,更有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的发展意愿。近年来,我们打破甲乙方壁垒,创新构建“模拟股权+效益分成”合作模式,推动双方从“接力式协作”向“融合式共赢”转变,在产建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证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的提升、技术的集成、管理的创新是激活难动用储量的有效路径。

  深化一体化运行,需要以“大工程”理念为实践指南,提升一体化运行质效。当前,勘探开发正加速向深层低渗、致密油藏、页岩油气藏等领域进军,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率效益最强化、工程成本最优化”的理念,深化石油工程“四提”,以一体化优势提升勘探开发成效。

  我们将充分用好一体化专家资源,深化地质工程融合机制,确保每年钻井周期缩短5%、故障复杂降低率不低于10%、工程成本下降2%、页岩油开发成本控制在50美元/桶以内,全力走好江苏油田低成本开发之路。

  提升一体化实力,需要以技术攻坚为制胜之基,掌握效益开发主动权。随着常规技术边际效益递减,必须依靠突破性工程技术打破困局。聚焦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瓶颈,建立攻关研究联合体,重点围绕页岩油井瘦身、控压钻井、国产旋导应用、钻井液重复利用及岩屑资源化利用等,加大新技术新工艺规模应用力度,每年推进2~3个石油工程示范区建设,引领技术革新,推进装备升级,为规模效益增储上产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扩大一体化成效,需要以模式升级为拓展路径,释放规模开发潜力。从沙85/103区块的“项目破题”到徐闻101区块的“域外拓局”,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扩大合作规模、升级合作模式,才能释放更多储量潜力。我们将树立全盆地油气系统理念,加强常非兼顾和未开发储量评价动用,实现增量和存量潜力的双提升。下一步,油田与工程公司还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共同探索“区块经营权整体承包”的合作模式,推动难动用储量开发从“项目合作”向“区域运营”升级,实现从“短期效益共享”到“长期价值共创”的跨越。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纵深推进,难动用储量因储层埋藏深、物性差、开发成本高已成为制约油田高水平发展的瓶颈。作为服务保障江苏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力量,我们深刻认识到油田的效益开发关乎工程服务的生存发展与长远利益。

  建立融合机制,以一体化运行格局汇聚合力,打通优势互补路径。我们与江苏油田着力构建“决策共商、方案共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常态化、多层级的对接模式,共同组建一体化专家团队,打破专业壁垒与单位界限,推动方案设计从“接力式”向“融合式”转变,实现“地质+工程”双甜点目标。在沙103/85、徐闻101等区块,创新“投资优化额视为工程投入、利润按比例分成”模式,分享增储上产成果,合作区块新建产能占油田当年新建产能的80%,并通过一体化协作,取得了合作区块“产能提、成本降、技术优、效益增”的显著成效。

  强化支撑保障,以全周期精益管理挖潜增效,提升综合运营能力。针对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控制难的问题,我们与江苏油田联合攻关形成断块型页岩油钻井技术体系,推动页岩油从“零的突破”迈向“规模建产”,目前已在多个区块实现商业化开发。充分挖掘老区提速潜力,通过推广井工厂模式、井间技术迭代、科学钻井等,井组钻完井周期较前期最优指标缩短超过50%,大幅度的提高了工程质效,缩短了建产周期。

  我们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深化完善“四提”成果迭代机制,充分借助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和石油工程业务管控平台(IPPE),紧盯方案设计超前谋划,抓实运行管理精打细算,强化施工动态优化和技术回顾性评价,持续推进工程降本增效。同时,双方一同筑牢HSE防线,深化甲乙双方专家现场驻井决策机制,推行设计监督一体化,提高处理异常时效,并联合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确保安全生产平稳受控。

  面向“十五五”,我们与江苏油田将持续深化一体化合作,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石油工程深层次地融合,构建智能钻井等高水平场景,打造数字化转型新优势。拓展合作规模与领域,推动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从“点的突破”迈向“面的提升”,并探索新能源、油藏精细刻画等新赛道,共同构建油气、新能源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

  创新合作机制,打开效益转化新通道。过去,难动用储量开发多由油田单一主体承担,面临技术、资金与风险高度集中等系列难题。我们与江苏油田、华东石油工程公司共同建立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在项目立项阶段便共同评估开发风险、核算投入成本,推动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有效绑定。

  特别是在老井复查这一环节,我们与油田签订《油藏再评价合作开发技术服务合同》,约定以单井措施增油量结算技术服务费用,首次开启“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难动用储量开发分成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复查300余口井,提出潜力井43口,累计增油3500余吨。

  深化技术协同,锻造一体化开发利剑。攻克难动用储量,技术创新是关键支撑,必须“研产服用”协同发力。我们围绕“地质工程一体化”共建专家工作室,深度推动“首席专家一线行”,有效打通了技术、数据与流程之间的壁垒。

  在苏北盆地页岩油开发中,我们借鉴胜利油田页岩油成功经验,建立适合区域地质特征的技术体系,通过集成常规与特殊测录井技术,精细分析页岩源岩特性、储集性、含气性、可压性等特性及其匹配关系,精准刻画地质与工程“双甜点”段;油田研究院根据靶窗设计等建议,同步优化井网部署与施工参数,实现“地质认识-井位设计-储层改造”无缝衔接。通过专家靠前支撑、精准配套方案、优化靶窗选取等工作,解释符合率提升至98.5%,助力高邮凹陷页岩油实现重大突破。

  坚持双轮驱动,决胜规模效益新阶段。面对开发成本持续高企与资源劣质化的双重压力,只有坚持合作模式创新与数智技术赋能双轮驱动,推进“智能化、精细化、规模化”发展,才能实现从“采得出”向“采得好、采得省”的根本性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合作模式,推动合作从单井、单区块向整区域连片开发拓展,针对深层、薄层和高含水等复杂场景,与合作方共同攻关地质导向、储层改造、原位改质等前沿技术;持续深化融合创新,大力推动地质工程一体化与数智化深层次地融合,通过数据赋能、远程测控与智能解释,让传统技术焕发新生,助力油田核心开发技术与质效实现新突破。

  随着合作机制的日益完善和一体化技术的迭代升级,难动用储量开发正迎来规模效益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将与江苏油田、华东石油工程公司携手并肩,着力将资源“存量”转化为效益“增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更多力量。